老龄中心
首页 · 老龄中心 · 中心动态 · 正文

中心动态

中心团​队研究聚焦疫情中的公共服务、家庭建设和社会团结

日期:2021-01-13   点击数:  

2021年1月9日,在四川省妇女联合会支持指导下,由四川省婚姻家庭及妇女理论研究会主办,四川师范大学女性研究中心承办的四川省婚姻家庭及妇女理论研究会2020年主题年会在成都召开。此次年会主题为“构筑幸福家庭 建设健康四川——疫情常态防控化下的新挑战、新机遇、新发展”。四川省妇女联合会联络部部长邓守国、副部长冯婧,以及来自高校、科研单位、社会组织、媒体、企业的40余位专家学者和研究会理事成员参会。四川省婚姻家庭及妇女理论研究会会长、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张雪梅主持会议。西南交通大学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是本次会议的协办单位之一。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老龄事业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一帆教授及科研助理席勇、周星悦、彭春花、胡松受邀参会,并做了主题演讲。

主题年会围绕四川省社区、家庭和妇女参与新冠疫情应急防控的经验,应对疫情常态化精准防控和经济民生持续恢复的挑战,夯实健康中国战略的社会基础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四川师范大学学工部副部长胡尚峰、成都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与法制研究所王建研究员分别带来“后疫情时代心理健康教育反思——兼论家庭文化资本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健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助推社区发展治理”两个主旨演讲,两位学者针对疫情后的大学生家庭教育和精神健康问题及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立刻引起了年会会场的热烈响应。

我中心科研助理在“疫情与家庭、社区和公共服务”分论坛作了主旨演讲。彭春花分享了题为“社会疏离助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从济困向支持拓展”的演讲,她介绍了新冠疫情背景下由于基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人们可能产生无法融入时代发展的无力感,即“社会疏离感”,并提出为缓解社会疏离感,我国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应该从“面向个人”向“面向家庭”转变,从“济困”向“支持”转变,以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我中心科研助理 彭春花

周星悦做了题为“疫情下智慧技术在防控中的作用影响——老年人的数字鸿沟”的学术分享,她列举了疫情期间老年人在智慧医疗,智慧出行,智慧媒体三方面的困境,并提出了“提升低龄老人网络使用体验”以及“加强对高龄老人的社会关怀”的建议。

我中心科研助理 周星悦

席勇研究了“新冠疫情对社区社会资本的冲击与重建”,他介绍了社区社会资本的概念,从信任、规范、社区关系网络三个维度分析了此次新冠疫情对社区社会资本的冲击,并提出了后疫情时代重构社区社会资本的建议。

我中心科研助理 席勇

胡松创新性地提出了“家庭自治”的概念,其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索出一条以家庭为单位的国家疫情防控道路。他从家庭组成的角度分析了青壮年与老年,孩童的关系,阐述了新冠疫情对这三类家庭成员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将国家宏观调控与家庭自治相联系的构想。

我中心科研助理 胡松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教授、老龄事业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一帆对主题年会的研讨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三点体会和三个建议:

三点体会:

1、要高度重视家庭的发展和社会治理,重点倾斜向相对贫困的家庭和个人;

2、要重视信息技术对社会关系,社会资源和生产生活方式的颠覆性影响以及其对不同群体的冲击;

3、疫情背景下的社会文化和心理建设。

三个建议:

1、学术研究要高度重视疫情带来的综合长期复杂影响,探索既有术语如“安全感”“幸福感”的新内涵;

2、政策研究要关注卫生健康、托育养老、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由应急向常态转变的可能性和可行路径,要关注技术创新对资源配置方式和服务提供方式带来的深刻调整;

3、研究要深入生活,充分体察疫情引发和加剧的孤独现象、数字鸿沟现象,把性别视角、年龄视角、残障视角下的社会疏离和社会平等作为重要的理论命题加以研究。要加强的不仅是对个别人的心理疏导,更重要的是社会心理建设、社会联结建设和社会网络社会资本建设,通过有效的基层治理社区治理,最终促进社会团结,建设全年龄友好包容型社会。

Baidu
sogou